热门事件

大浪淘沙后,百强房企中只剩下23朵未暴雷民营小金花了?_腾讯新闻

发布日期:2023-09-12 15:38

如今翻看各大研究机构做的规模排行榜,你会发现,排在前面的几乎都是央国企,民营房企在这轮调整中似乎遭遇“团灭”。

但艳姐翻看2023年房企中报时,却洞察出不少民营房企不仅没有沦为“雷企”,它们依然有着良好的财务纪律,努力完成项目交付,积极拿地,活生生的成为别人眼中的房企。

而最近的政策层面也是暖风频吹,四大一线城市纷纷落地认房不认贷,央行在8月底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会,国家发改委内部拟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从这些举措来看,国家一直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似乎,民营房企的春天要来了。

01

未暴雷民营房企还有哪些?

随着2023年走过半程,房企也终于把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展现给了大家。

应该说,今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属于弱复苏,市场信心依旧低迷。

一季度受益于去年底的疫情放开以及基数较低影响,购买力集中释放使得同比增速相对比较高;但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前期购买力释放完毕,以及市场信心积弱难反,销售数据由同比正增长转入负增长。

但就是在这样的弱复苏下,艳姐发现仍有部分民营房企并没有暴雷,并且还有不错的利润。

所以,趁这次中报的披露,艳姐想和大家来聊聊为什么这些民营房企没有暴雷、它们究竟有何神秘的经营之道、哪些东西是值得其他房企学习的。

在开始话题之前,我们 先划定民营房企的范围, 即克而瑞公布的《2023年1-8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TOP100排行榜》中的民营房企(港资和外资除外)。

其次,我们再给暴雷做个简单的定义。

所谓暴雷是指 在公开市场发债的民营房企未能偿付投资人本金和利息,进而构成实质性违约的情形,但是成功展期的不算违约。

根据上述范围和定义,艳姐筛选出了以下未暴雷的民营房企,仅供大家参考。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碧桂园、龙湖、滨江、新城、美的、卓越、雅居乐、大华、伟星、中骏、

新希望、中天、金辉、华宇、星河、复地、万达、鸿荣源、邦泰、海信、

珠江、宝华、中奥、

从民营房企未暴雷的原因来看,主要是 杠杆率合理、区域深耕、股东背景强这三个原因 所致。

02

翘楚型

低杠杆经营之道

首先来看看翘楚型民营房企,它们均采用了低杠杆经营策略。

龙湖集团可谓是民营房企三好生课代表, 经连续7年维 持“三道 红线”绿挡, 这的确凸显了管理层把经营风险放在了首位。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龙湖集团的综合借贷规模为2070.9亿元,规模稳中有降; 平均借贷成本为4.26%, 保持行业低位。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7-8月间,龙湖已经累计偿还共计83.7亿元公司债,年内仅剩11月到期的1.19亿元公司债未偿还。

在中期业绩沟通会上,龙湖执行董事兼CFO赵轶表示,明年到期的债务约230亿元左右,其中110亿元为境内债券(包括回售权),120亿元开发贷, 明年到期的境外债务几乎为0。

此外,新城控股作为20强房企中仅有的民营房企,在2023年上半年也是较为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7.68亿元,归母净利润22.79亿元;实现回款金额485亿元, 回款率114%, 位居行业前列。

中报还披露,吾悦广场实现租金收入48.38亿元,同比增长10.06%,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205座吾悦广场, 已开业的达146 座, 商场开业数量位居我国境内外上市公司首位。

董事长王晓松在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住宅开发板块需要加快销售回款,同时力争实现全年新开业吾悦广场20座,全年商业运营总收入110亿元的目标。

另有一家民企,艳姐觉得能走到今天也非常不易。

今年上半年,金辉控股实现主营收入183.5亿元,净利润7.4亿元,这样的成绩在一片哀嚎的地产界中算是不错了。

而且,金辉控股的债务总额也出现了约12%的降幅,至331.8亿元; 净负债率更是下降超10个百分点,至61.3%。

要知道,即便是在行业暴雷的2021年,金辉控股的净负债率也没有越线。

值得一提的是,金辉在8月23日成功发行了202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 认购倍数达2.38倍,发行利率4.00%。

这一发行利率比同期中骏集团和美的置业发行的中票利率都要低。

另外,金辉今年到期的境内纯信用债已经偿还完毕,债务压力较小。

在曾经的快周转时代,多少民营房企(包括国企)为了规模不惜大幅借贷、快周转,如今世道炎凉,却落了个卖项目的境地或直接宣布破产重组。

而以龙湖为代表的民营房企则稳扎稳打,不盲目追求规模,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了首位。

未来,这些低杠杆房企也会继续在项目开发、融资发债、信用评级等方面受到市场的追捧。

03

区域深耕型

立足大本营及周边城市

还有些民营房企采用区域深耕战略, 主要以鸿荣源、大华集团、中奥地产、滨江集团为代表。

鸿荣源由赖海民在1991年创立,早期在广东揭阳普宁市做工程承包,于1996年进入深圳宝安区,开发了弘雅花园项目,成功掘得第一桶金。

在此之后,鸿荣源又相继开发了雅豪轩、御景台、丽景城等深圳名盘,并在香蜜湖片区开发了熙园。

在逐步做大之后,赖海民也想过登录资本市场, 但可惜的是2008年借壳*ST兰光未能成功。

披时,鸿荣源开始变得低调起来,在规模为王的时代依旧选择区域深耕、稳扎稳打,这也让鸿荣源能够幸免于此次行业调整。

经过30多年发展,鸿荣源已经形成了 地产开发、商业运营、产业发展三大业务板块。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鸿荣源正是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姿态,走过了风风雨雨。

今年1-8月,鸿荣源销售金额达112亿元,已经超越2022年全年销售金额, 跻身克而瑞百强房企行列。

大华集团是深耕上海本土的区域型房企,在魔都打造了锦绣华城、大华社区、中环一号、梧桐城邦等知名城市更新项目。

从其发展历程看,自1988年成立至今,大华集团大部分业务基本都框定在魔都。

但在2018年之后,大华集团明显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先后进入杭州、南通、广州等国内热门城市。

2023年可能是大华运气爆棚的一年,在北京和杭州纷纷摇中热门地块。

在3月北京首轮土拍上, 以近13亿的总价摇号摘得昌平朱辛庄0028地块, 成为当日土拍的黑马。

据悉,该地块的楼面价3.56万元/平方米,销售指导售价为6.2万元/平方米,盈利空间近3万元/平方米,着实是一块肥肉。

5月,大华又以封顶总价8.76亿元,楼面价15044元/平方米拿下萧山城区新街北单元地块。

受益于大力度拿地,2023年1-8月,大华集团新增土地货值121.8亿元, 已经跻身40强行列。

不过,艳姐也发现,随着地产行业持续调整以及限价的影响, 大华集团在2022年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债券报告显示,大华集团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以上,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下滑13%左右,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更是大幅下滑近八成。

中奥地产成立于1995年,属于区域深耕型民营房企。

早在2000年之后就致力于品质地产产品,打造了红星中奥广场、中奥滨江one、九江中奥天悦湾、抚州中奥天悦等知名项目。

2020年,中奥地产开启了全国化布局的升级,设立了中奥地产上海经营中心,并且还引入业内知名职业经理人,以求在业内实现弯道超车。

这几年,当很多房企不断暴雷之时,中奥地产却依然获得自在,其奥秘就是 坚持规模、利润率及负债率“三角平衡”的经营模式。

根据亿翰智库发布的《2023 年1-6 月中国典型房企交付套数 TOP50》显示, 中奥地产已交付1.36万套住宅, 位列第41位。

另外,中奥还是一家以运动为标签的房企。

早在2005年,中奥就与中体产业牵手,在产品打造中引入运动模块,以满足购房者需求,并形成独特的竞争力。目前,中奥地产已经将运动社区迭代至4.0未来智能运动场。

当前正是杭州亚运火炬传递之际,中奥地产珍藏的奥运火炬也在广州、深圳、惠州等中奥地产项目火热巡展中, 点燃了不同城市的激情与活力。

滨江集团也是区域深耕型房企,其项目大多位于杭州市。

今年1-8月,滨江集团在杭州市场实现销售额939.47亿元,位列第一。

在土储方面,截至6月末,滨江土地储备1448.5万平方米, 其中杭州占60%, 但2022年末这一数据为65%, 占比有所下滑。

不过,有一点值得警惕,滨江上半年在杭州市场的毛利率为17.23%, 同比下降了2.64个百分点。

对此,有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若后续杭州维持热度,或存在地价高企而新房严格限价情况,这会导致毛利率承压。

从上述典型代表民营房企看,区域深耕型房企布局通常立足大本营及周边城市,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多城市多区域深耕,等时机成熟后,再慢慢扩展至全国,这样风险会相对比较小。

04

背靠大股东型

最后, 我们来看看房企的股东背景。

事实上,很多民营房企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主要是背后有个“金主爸爸”,典型的如伟星房产、新希望地产。

伟星房产在这两年的拿地力度也是非常的猛,如2021年拿下19宗地块,进入杭州、武汉等热门城市;2022年共斩获20宗地块,尤其在合肥一举拿下8宗地块。

今年南京首轮土拍, 伟星房产以总价31亿元,拿下河西滨江中心G03地块, 一时让众人惊叹。

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8月伟星房产新增土地货值285.6亿元, 成功跻身20强。

伟星房产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主要还是依仗的大股东伟星集团。

官网显示,伟星集团在诸多领域均有涉猎,如服装辅料、建材管业、房地产、金融、水电等,并拥有伟星股份和伟星新材两家上市公司。

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多元的集团支持下,伟星房产不想火出圈都难。

同为粤系房企,背靠大股东的美的置业在这轮调整中也没有暴雷。

今年上半年,美的置业实现主营收入363亿元,归母净利润7.8亿元, 期内签约回款率提升至98%。

公司净负债率39.8%、剔预资产负债率67.9%,现金短债比1.49,三道红线继续保持绿挡。

从股权上看,美的置业是美的控股属下企业,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先生实际拥有。

除了美的置业外,美的控股还是A股上市公司美的集团大股东。

正是有这样的实力大股东,美的置业才能相对顺利的渡过行业调整期。

说到实力股东,新希望集团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实力型企业。

新希望集团成立于1982年,现拥有农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乡、金融投资等众多产业, 总资产规模超3400亿元人民币,2022年销售收入超2800亿元人民币。

受益于实力股东,集团旗下新希望地产也是稳健型房企的代表。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地产实现营业收入151.49亿元,实现净利润6.95亿元;公司剔预资产负债率55.48%、净负债率22.24%、现金短债比1.37, 连续5年维持绿档。

新希望地产还在今年成功发行全国民营房企2023年首单中票、西部地区首单民企定向资产支持票据。

能够成功首次发债,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新希望地产稳健经营的认可。

结语

如今的房地产已经不是过去唯规模论了,经营稳健、杠杆率合理、按时保交付、房屋质量过关,这些标准才是大家更为看重的。

民营房企在本轮调整期几乎遭遇团灭,能安全活下来的并不多;而在市场没有彻底企稳前,我们还是要保持警惕,要防止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主编:张艳

责编:太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