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管理

舆情观察丨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启 丰富活动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氛围

发布日期:2023-09-13 15:41

9月11日上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福建福州举行开幕式。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各地各部门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

完善制度 培育产业 网络安全工作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显示,9月10日至9月12日,网上与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有关的舆情信息共计16万余条,其中新闻及客户端累计报道近3.4万篇,微博讨论约4.2万条,微信公众号文章近6.5万篇,自媒体文章1.4万余篇,视频报道4500余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环球网、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搜狐、网易、腾讯等重点新闻网站、财经类媒体和商业门户网站;《南方日报》、《江西日报》、《福建日报》、《广州日报》、金羊网、河北新闻网等重点地方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从舆论关注热点看, 一是高度肯定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劳动午报》称,近年来,我国通过颁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为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让网络安全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新华社称,网信事业要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加快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程。2016年,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目前,已有6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20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

二是认为我国数据安全产业规模将迅速扩大。 《通信信息报》称,工信部等16部门今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建成5个省部级及以上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攻关一批数据安全重点技术和产品。在国家政策推动及数据安全需求的共同驱动下,数据安全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预计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数据安全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35年,数据安全产业进入繁荣成熟期。

三是积极报道多种新技术应用亮相2023年网络安全博览会。 《光明日报》称,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安全漏洞、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威胁持续上升。在博览会现场,多家网络安全防护企业用图文及现场演示,展示了智能设施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广东馆还特别设置“家庭网络安全”互动体验产品,模拟真实场景,展现前沿科技。观众可以现场体验智能门锁破解、WiFi密码窃取、监控视频盗取、AI换脸等有趣活动。中国新闻网报道,博览会现场亮相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新应用,还开设全展区互动答题活动。蚂蚁集团对外发布了大模型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蚁天鉴”,拥有AIGC安全性和真实性评测、大模型智能化风控、AI鲁棒和可解释性检测等多项功能。

四是关注各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系列活动。 南方网报道,9月9日起,广东省21个地市的地标建筑为本届网络安全宣传周亮灯,滚动播放“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标语,上演无人机灯光秀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广东省将以多种方式向市民普及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包括网络安全高峰论坛、“网安号”主题公交、“羊城杯”网络安全大赛、网络安全宣传作品征集活动。河北新闻网报道,河北各地各行业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青少年网络保护等问题,重点举办交流研讨、专题展览、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全民答题、微视频和典型案例征集等系列活动。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在四川眉山,为提升景区游客和商家的网络安全意识,当地景区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专题活动。工作人员结合典型案例,生动讲解了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伎俩,防止群众上当受骗。活动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在互动中让群众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

五是认为维护网络安全需要全民参与。 《南方日报》评论文章称,网络安全不是某个机构、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需要全民参与其中,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彻底堵塞“安全漏洞”,坚决打破“安全孤岛”。人民网指出,网络空间没有“安全孤岛”,维护网络安全也没有旁观者。以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真正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广大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突出主题创新传播网络安全宣传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一次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盛会。各类媒体紧密联动,形成传播矩阵,扩大了传播效果。不同类型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分工配合”、密切联动。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为代表中央级媒体充分发挥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为活动奠定了基调。地方、行业、商业等媒体发挥主力军作用,拓展新闻报道角度,全面推送各种信息,让网络安全宣传周内容辐射面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各大视频及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也积极参与,利用先进传播技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凝聚社会各界共识,与传统媒体形成传播合力,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从活动设置看,本届网络安全宣传周突出主题性、协同性,活动持续不断、热度不减。除开幕式和主论坛外,活动期间,还将根据不同人群、行业和应用场景特点,依次举办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主题日活动。同时为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各单位共同发力、共同推进各领域网络安全活动内容,突出主题性、协同性,在各个主题日期间,将围绕云计算服务安全、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标准与实践等主题举办多场分论坛,实现每一个主题日,每一天都有主题、有活动,持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从传播方式看,各种活动亮点不断、精彩纷呈,知识与趣味兼备,提高社会参与度和美誉度。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对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活动期间,各地各部门举办的活动充分彰显智能化、互动化和全民化,通过论坛、研讨、展览、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提高了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凝聚起全社会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