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的危机也是直播生态模式的危机+ 查看更多
9月10日,在一次直播活动中,李佳琦为大家介绍了一款售价79元的花西子眉笔。正当他专心讲解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时,突然注意到弹幕中有网友评论产品“越来越贵了”。对此,李佳琦显得有些不悦,他反驳说:“哪里贵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格,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国货品牌很难的……哪里贵了?”接着,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再次对着镜头说:“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番言论似乎激起了公众极大反感。仅仅过了一天,李佳琦在微博的粉丝数量就从原先的3043.5万降至2900多万,总计失去了超过100万的粉丝。
虽然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一事件的文章不可胜数,然而,很少有人对“李佳琦模式”这种直播机制进行反思。事实上,正是这种“李佳琦模式”造成了昔日李佳琦的成功,也是激发今天舆论哗然的深层机制。
“李佳琦模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和标志。此模式的成功正是在于,它符合当下营销传播所需要的很多要素。社会学家乔纳.伯杰(Jonah Berger)曾指出,如果让一个产品、观念得到病毒式的广泛传播,就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尽管“李佳琦模式”成功的背后还有诸多的因素,但是这些特征毫无疑问构成了他成为直播带货“头牌”的关键。
此外,“李佳琦模式”的成功隐藏着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故事核心。尽管在2021年,李佳琦就经历了“学历风波”:有网友和媒体根据李佳琦之前的一些社交账号中的信息,指出李佳琦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给予网友的学历印象和实际不符。这导致了外界对他是否真的具有所称学历的质疑。对此,李佳琦也进行了积极的澄清和回应。事实上,这场“风波”不仅没有让李佳琦丧失掉“粉丝”的支持,反而更是塑造了一个从“草根”自强不息,一路打拼获得成功的积极形象。
由于拥有众多的粉丝和观众,李佳琦式的带货商,作为售卖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也是目前直播带货模式比过去单纯广告营销所具有的独特性:这种议价能力其实就是一种“权力”。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李佳琦模式”就能够通过这种权力机制迫使生产者给予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转变为“粉丝”,这就进一步强化了直播带货的议价能力,在短时间内不仅能够给予直播间的消费者相比其他市场渠道更便宜的价格,也帮助一些想要扩展市场的企业扩大了市场的影响力。
相比于这些,“李佳琦模式”则是相对于更为健康、透明的一种机制。然而它仍旧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赢家通吃”的生态模式。按照媒体公开数据的显示,李佳琦在2021年净收入是18.553亿元,高居“2021年度中国网络主播年度净收入百强榜”榜首,甚至超过了93%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不可否认,没有个人和团队的努力,“李佳琦模式”不可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然而,平台的算法和互联网当下的直播运行机制,机遇运气等等因素都促成了李佳琦和类似李佳琦的“头牌”直播团队的成功。
然而最近爆出的一些平台直播主的“断(停)更潮”,以及几乎全民直播带货的现象背后,事实上,隐藏的是大量不被人们关注的“长尾”,以及很多在生活中低收入的群体。整个直播带货的收益以及于企业销售议价的能力主要都集中在了“李佳琦模式”少数成功的“头牌”。在经济环境高速增长时,直播平台的“尾部”可能凭借“滴漏效应”获得一杯羹。而在后疫情时代,企业缩减市场营销的费用时,造成的结果就很有可以是多数的资源都流入到这些“头部”,成为一场“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