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上半年规模急剧下滑引关注,兴业基金股票型产品全线亏损遭质疑 | 一周基金舆情观察+ 查看更多
随着《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 管理指引》的出台,公募基金行业对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视达 到新高度。为响应监管部门精神,提升行业声誉风险意识,财联社旗下鲸平台联合信鸽舆情系统,利用专业大数据技术,监测分析基金行业舆情动态,以期帮助各基金公司进一步维护机构品牌形象。本篇监测区间为 202 3 年9 月8 日 -202 3 年9 月14 日,从监管、行业、 公司 三个 维度 观察公募基金行业舆情环境。
监管动态:证监会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公募基金首家私募股权专业子公司获批
9月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核准华夏基金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子公司的批复》,核准华夏基金设立全资控股的华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从2021年7月12日华夏基金向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境内子公司的材料,到2023年9月1日核准华夏基金设立全资控股的华夏股权,共历时2年。华夏股权也成为公募业首家私募股权专业子公司。
行业舆情:上半年至少21家公募专户规模下滑,“非知名”基金经理扎堆发行新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共有17家公募专户业务规模下滑。另外,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 中信建投 、东吴基金、光大保德信、 长江证券 四家的专户规模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截至目前,共有64家基金公司具备专户业务资格。这意味着,2023年专户业务规模下滑的机构数量至少达到21家,占到具备专户资格机构总数的1/3。
9月11日至15日,在即将发行的5只主动权益新基中,仅有1只由中生代“领衔”,其余都是任职期限少于4年“新人”,且目前在管产品规模不到3亿元。此外,今年以来新面孔基金经理上岗热度不减。截至2023年9月9日,有369人首次出任基金经理一职,数量已超过去年同期,与2021年同期相差无几,全年新增基金经理人数有望接近或超过历史年度最高值。
公司舆情:
监测周期内,负面舆情主要包括 今年以来规模急剧下滑及年内清盘14只基金引发关注。 根据半年报显示,博时基金管理规模缩至9495亿元,相比2022年三季度排名跌至第6。另外,截至2023年9月11日,博时基金年内清盘基金数量已经达到了14只(含A/C),还有172只产品低于5000万清盘线,占所有产品(577只)的29%。分析指出,规模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指数型基金收益欠佳、明星基金经理曾鹏在管产品同质化导致亏损叠加、非正常的基金清盘影响基民信心。
【兴业基金】
监测周期内,负面舆情主要为 规模结构失衡、股票型产品全线亏损等问题再度引起争议。 数据显示,兴业基金资产规模为3068.25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仅10.28亿元,占比0.34%,不到1%,且成立以来业绩全部为负。其中,兴业数字经济优选A、C成立不满一年已经跌超12%。此外,兴业基金的47只混合型基金中,近一年来业绩为正的仅4只,近一年来超九成混合型基金业绩为亏损。
监测周期内,负面舆情主要为旗下 多支明星产品亏损严重且公司管理费高昂,遭基民不满。 交银施罗德旗下部分权益类基金成立至今收益率为负,特别是交银施罗德启道、交银施罗德启欣等明星产品。统计显示,交银启道混合成立以来收益率-36.82%,交银斯罗德启欣混合成立以来收益率-38.05%,但交银施罗德2022年收取的管理费却高达36.83亿元,高昂的管理费一直是基民争论的焦点。有基民表示,业绩差的基金是否可以少收点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