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事件

极端天气“复合事件”频发 温升2时洪涝灾害风险将影响我国半数人口_天天基金网

发布日期:2023-09-19 15:38

【极端天气“复合事件”频发 温升2时洪涝灾害风险将影响我国半数人口】近日,“气候变化极端事件与公众生活——IPCC公众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能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当前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升高。气候变暖将会产生高温、干旱、台风、洪涝、海洋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有重合发生的可能,即“复合事件”。

 9月7日至8日,受台风“海葵”影响,广州、深圳等地发生持续暴雨。

 异常的高温和暴雨显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近日,“气候变化极端事件与公众生活——IPCC公众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能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当前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升高。气候变暖将会产生高温、干旱、台风、洪涝、海洋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有重合发生的可能,即“复合事件”。

 根据预测,当全球升温1.5时,重度洪涝灾害对我国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前的3倍,影响人口超过1500万;当全球气温升高2时,洪涝灾害风险将覆盖我国80%面积,影响人口半数以上。

 与会专家认为,绿色低碳转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应吸引投资者和其他参与者,让每个人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2022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洪水、干旱、热浪、极端风暴和野火日趋恶化,以惊人的频率不断刷新纪录。

 根据2023年3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最新报告,一个多世纪以来,化石燃料燃烧等能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全球变暖,使得当前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升高1.1,使得极端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

 在上述研讨会上,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研究员翟盘茂介绍,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对气候的影响逐渐凸显。相比之下,城市由于“热岛效应”的附加,使得城市受高温热浪的影响相对更大,因而与此相关的城市人口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

 2001年至2020年全球表面温度要比基准值(1850-1900年)高出1.09,其中陆地升温 1.59,海洋升温0.88。陆地和海洋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季风环流,从而对降水、干旱等天气情况产生影响。

 翟盘茂介绍,团队通过研究证实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气候变暖将会产生高温、干旱、台风、洪涝、海洋热浪等极端天气,而海洋热浪也将对海洋生态产生影响。更为严峻的是,以上极端事件有重合发生的可能,即“复合事件”。比如高温-干旱同发生,或高温之后紧接强降水,近年来复合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复合极端事件通常难以防范,因而产生的危险也更大。

 温升2洪涝灾害风险将覆盖我国80%面积

 《巴黎协定》规定要将全球气温上升的限制在2以内,并力争实现1.5。如果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将要比全球升温2产生更小的风险。当全球升温1.5时,在中国,干旱的风险指数会增大,高温热浪风险指数次之,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略低。

 据吴绍洪介绍,全球升温1.5时,我国区域内重度干旱出现在除了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和华中地区南部。当全球升温2时,干旱危险性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危险指数将明显增大,尤其是黄土高原东南部、长江中游和华中地区。

 就洪涝灾害风险而言,当前重度洪涝事件直接经济损失约122亿美元,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南部、华东地区中北部、华中地区南部、华南地区和藏南。据吴绍洪预测,当全球升温1.5时,重度洪涝灾害对我国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前的3倍,影响人口超过1500万;当全球气温升高2时,洪涝灾害风险将覆盖我国80%面积,影响人口半数以上。

 吴绍洪表示,总体而言,气候变化风险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高风险区主要在我国东部、南部和中部,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南部。当升温达到2时,我国超过1/4的区域将处于中、高风险。

 绿色低碳转型能带来巨大收益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