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深圳市级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推出!市人社局等多单位上榜!_腾讯新闻+ 查看更多
为全面评估深圳市各区网络形象建设,助力各区持续响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夯实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深圳舆情研究院、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深圳市自媒体协会于2023年6月联合推出《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榜》,从网络聚合声量、社会生活评价、舆情应对成效及新媒体传播形象等方面,多维度分析各区(含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网络形象建设的成果,凸显各区的 “共性” 与 “个性” 。榜单自推出以来,持续关注和展现深圳各区在网络形象塑造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助力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更上一层楼”,收获了多方肯定。
为丰富榜单内容,提升榜单品质,汇聚网络正能量,自本期起,“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榜”正式升级为 “深圳各区各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 。未来,榜单将在评估各区网络形象建构成效的同时,分析深圳市级单位(市政府工作部门、市管单位)的网络形象塑造模式,最终形成 《深圳市级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榜》 榜单 。
据悉,8月“深圳各区各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榜单数据统计范围为2023年8月1日至8月31日。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关注8月深圳各区各单位的网络形象建设成效。
8 月深圳市级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
《深圳市级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从 媒体报道声量形象 、 网民互动留言形象 、 新媒体传播形象 及 网络舆情形象 四个角度入手,分析评估深圳30余个市级单位的网络形象建设情况。其中,媒体报道声量形象主要衡量各单位在央级、省级等媒体中的报道占比及数据总量等;网民互动留言形象主要衡量网络平台上各单位正向网民互动及留言的数据总量、占比等;新媒体传播形象主要衡量各单位新媒体矩阵传播影响力;网络舆情形象主要衡量各单位网络舆情、问政帖文的处置回应成效等。各维度均设有独立的评价指标及打分体系,最终综合形象得分排名前十的单位将登上榜单。
8月《深圳市级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显示,综合形象得分排名前十的依次是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其中,位居榜单第一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综合水平较为突出,媒体报道声量形象和网民互动留言形象得分均超过90分,新媒体传播形象和网络舆情形象得分则超过80分,是该单位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良好形象的体现。居于榜单第二位的市气象局在新媒体传播形象塑造方面也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内容质量优、受众触达率高等方面,值得其他单位学习效仿。
8 月 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总榜及子榜
《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榜》中, 网络声量聚合形象 主要衡量网络平台上各区正向网民留言、媒体报道及国际信息等数据总量; 社会生活网络形象 主要衡量网民、自媒体等对各区消费、居住及出行等方面的正负面情感倾向; 新媒体传播形象 主要衡量各区官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的信息传播力; 网络舆情形象 主要衡量各区网络舆情、问政帖文的数量及处置答复力度等。各个维度均设有独立的评价指标及打分体系。
据8月《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榜》, 龙华区、龙岗区、光明区、南山区、宝安区、福田区、坪山区、盐田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及 罗湖区 依次上榜。其中,位居榜首的龙华区,综合形象得分为83.54分,领先于其他各区,且在网络正面评价获取、新媒体矩阵传播、网络舆情化解三方面均收获了可喜成绩,展现出较强的网络形象建设及维护能力。龙岗区和光明区作为榜单第二、三名,综合形象得分依次为83.49分、81.53分。对比上期来看,本月光明区取得了综合形象得分和榜单排名“双提升”的成就,后续可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多举措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切实推动网络形象建设。
1
8月深圳各区网络声量聚合形象榜
8月《深圳各区网络声量聚合形象榜》中, 南山区 以88.16分的评价分值拿下第一,且搜索引擎声量、媒体报道声量及社交平台聚合声量单项得分均超过了90分,说明其借助社交及新闻资讯平台等,提升自身关注度及好评度的举措已初显成效。 龙华区、龙岗区 激烈竞争亚军之位,最终龙华区以2.54分的优势超越龙岗区。榜单显示,两区的搜索引擎声量、媒体报道声量、社交聚合平台声量和国际传播声量评价分值均超过了80分,且多项分数差距较小,表明两区均擅长运用网络平台,搭建传播和宣传矩阵,以发布权威声音、打造良好形象。对比来看,两区的网民留言声量得分仍有提升空间,后续可通过丰富互动形式等做法,激励网民积极传递正向声音。
02
8月深圳各区社会生活网络形象榜
8月《深圳各区社会生活网络形象榜》中, 坪山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居前二,评价分值均超过90分,依次为92.63分、92.24分,反映两区在推动教育发展、环境治理及居住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排名第三的大鹏新区表现同样不俗,评价分值为88.02分,说明该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后续三区可充分发挥在网络声量聚合形象、社会生活网络形象塑造方面的优势协同,集中精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并提高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成果。
总体看来,我市多区在社会生活网络形象建设上均取得了不错成绩,且消费、居住等多项指标的单项得分均超过了80分,是居民生活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表现之一。但也有个别区在社会生活网络形象建设方面还存有短板弱项,相关部门需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提升居民社会生活体验,为社会生活网络塑造建设奠好根基。
03
8月深圳各区新媒体传播形象榜
8月《深圳各区新媒体传播形象榜》中,位居前四的是 宝安区、龙岗区、南山区 及 龙华区 ,评价分值均超过了85分,政务信息传播实力不容小觑。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宝安区、龙岗区新媒体矩阵优势突出,多平台传播指数得分均超过了90分,说明两区善于把握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传播规律,持续稳定地输出优质作品,提高了信息传播面和受众覆盖率。而位列榜单第三的南山区,则善于运用官网及微博塑造自身良好的传播形象,提升本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期榜单,全市11个区的评价分值均超过了70分,整体表现良好,值得夸赞。
04
8月深圳各区网络舆情形象榜
8月《深圳各区网络舆情形象榜》中, 龙岗区 以88.01分拿下榜单第一,且人均舆情量、舆情处置能力和答政力度得分均超过了80分,是该区人均舆情数量少、舆情处置科学规范、群众关切回应得当的体现。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是 龙华区 ,评价分值为86.63分,与龙岗区分差较小,说明其在构建网络舆情形象方面也收获了较好成绩,后续可从进一步提高舆情处置时效性、答政内容规范性等角度出发,持续提高网络形象评价分值,以保持并扩大领先优势。榜单第三至五名为 宝安区、光明区、福田区 ,评价分值依次为84.94分、83.57分、83.51分,上述各区基本能够实现以答政平台为沟通桥梁,主动倾听群众诉求,适时回应群众需要,整体表现相对较好。
评
价
说
明
1. 深圳市级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 从媒体报道声量形象、网民互动留言形象、新媒体传播形象、网络舆情形象四个维度入手,考量深圳市级单位的正向媒体报道数量、网民留言倾向、宣传策划质效与舆情化解能力等多个层面,评估各单位的网络综合形象指数。在最终计算时,各维度的权重占比均为25%。
2. 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榜: 从网络声量聚合形象、社会生活网络形象、新媒体传播形象及网络舆情形象四个维度入手,考量深圳各区网络声量倾向、市民生活便捷度、信息传播质效与舆情化解能力等多个层面,评估各区的网络综合形象指数。在最终计算时,各维度的权重占比均为25%。
3. 深圳各区网络声量聚合形象榜: 以网民留言声量、搜索引擎声量、媒体报道声量、社交平台聚合声量、国际传播声量等为评价指标,考核人均留言声量、搜索指数整体日均值、各级报道数量、国际信息数量、微博及微信消息数量等指数的正面数据量。在综合计算时,各项指标的权重占比均为20%。
4. 深圳各区社会生活网络形象榜: 以消费形象、居住形象、出行形象、医疗形象、教育形象、环境形象为评价指标,综合测算各区消费、居住、出行、医疗、教育、环境六大板块在网络平台的提及数和正负面信息数量等多项数据,最终根据不同的权重占比,计算得出评价分值。其中,消费、居住形象的权重占比均为20%;出行、医疗、教育及环境形象的权重占比均为15%。
5. 深圳各区新媒体传播形象榜: 以官网指数、微信指数、微博指数及抖音指数为评价指标,全面考核各区政务网站的排名、流量总和、收录情况,微信、微博、抖音的平均阅读量、转发数等,并引用微博BCI、微信WCI、抖音DCI等进行加权统计,最终得出等梯度传播形象分值。在综合计算时,官网、微信、微博及抖音指数的权重占比依次为25%、30%、30%、15%。
6. 深圳各区网络舆情形象榜: 以人均舆情量、舆情处置能力及答政力度作为评价指标,考核各区的舆情总量、舆情处置情况、重点重大舆情应对成效、答政效率及质量等情况,计算得出各区网络舆情形象评价分值。舆情形象考评过程中,人均舆情量越少,得分越高,舆情处置能力及答政力度则根据事件解决具体情况给分。最终核算阶段,人均舆情量、舆情处置能力与答政力度的权重占比依次为40%、30%、30%。
评
价
规
则
1. 《深圳市级单位网络形象建设榜》从深圳市级单位的媒体报道声量形象(100分)、网民互动留言形象(100分)、新媒体传播形象(100分)、网络舆情形象(100分)四个维度展开综合评价、计分排名,最终形成榜单。
2.《深圳各区网络形象建设榜》从深圳各区的网络声量聚合形象(100分)、社会生活网络形象(100分)、新媒体传播形象(100分)、网络舆情形象(100分)四个维度展开综合评价、计分排名,最终形成榜单。
出品:蓝岸
策划:王海婷
统筹:黄成禄、钟艺、陈晓君
排版:王亚男、陈欣、实习生成果、陈佳铃
编辑:林家明
校审:施冰冰、周锦春、肖刚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