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事件

金融危机十五年,债务问题,再次成了不确定风险_腾讯新闻

发布日期:2023-10-04 15:36

过去以低利率为背景不断扩大的有息负债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沉重负担。如今,距离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五年,全球7700家企业的有息债务余额也达到约13万亿美元,与金融危机结束后相比增长至2倍。

而随着美联储调高美元利率,当前的利息支付负担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对企业自身来说,所面临的财务运营和现金流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日本经济新闻以金融危机后可持续对比的全球7689家企业为对象,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2023年4-6月期末的有息负债余额达到12.7581万亿美元,与2008年10-12月期末的6.6万亿美元相比增加了92%。

全球企业债务挤压增高,在某种意义上,可能预示着债务危机有重返的趋势。

事实上,自2008年9月“雷曼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应对全球信用紧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同年12月将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0%,启动了事实上的零利率策略。

至此,全球经济开启了货币量化宽松的时代。

除了美国将基准利率下调之外,我们在当时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货币量化宽松的一个特征。

在如此背景的货币宽松之下,企业的借贷成本降低,自然企业有息负债也不断呈上升局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企业扩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但同时过多的企业负债,也为下一次经济危机,埋下了风险。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就导致经济活动收缩,此时已经有不少企业加强防守,加快了现金储备的融资。

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导火索,是雷曼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个人借款方提供的住房贷款,从次级贷款变成坏账。

而企业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处于历史高位,经济的弱点乃至风险正在转移到企业,而不是家庭。

在十五年前那场一举蒸发全球数十万亿美元资产的金融浩劫之后,美国、欧洲乃至我国及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通过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增长。

但随着债务规模高企,各国央行开始收紧货币,经济增长随之放缓。

在一定程度上,债务的确能够刺激经济发展,但次贷危机的例子表明,家庭债务,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可能很危险。

2007年,由地产泡沫聚集而延展的次贷危机爆发,美国家庭负债率高达98.63%。

债务能刺激经济发展,它使个人或企业能够以未来收入为担保而在当下做出重大投资决策,如买房或扩大生产规模。

但正如次贷危机表明的,家庭债务,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可能会非常危险。

契约精神,实际上是现代商业社会的核心本质,一个人能够向银行借贷买房,企业能够向银行借钱扩大生产,本质上都是认可企业或个人能够履行契约。

但过多的债务,可能会破坏企业或个人的履约能力。

当然,对地方来说,也同样如此。

以厦门为例,根据汇丰银行在2019年初发布的家庭负债率报告显示,2017年厦门的居民负债率高达181%,位列国内第二。

2016年,前链家研究院担任院长杨现领计算厦门居民负债率达97%,远高于国内45%的平均水平。

计算居民负债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计算居民总负债和居民总资产比值,一种是计算居民负债和存款的比值,最后一种是计算居民总负债和当地生产总值的负债水平,这也是计算结果最低的一种。

杨现领使用的是第三种方式,厦门97%的家庭负债率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巅峰时美国家庭负债率相当,高于2008年的数据。

汇丰银行则采用的是第二种计算方式。

而带动居民负债上涨的最大推手还是房子。

根据西南财大编制的中国金融调查显示,国内家庭把七成以上的家庭储蓄都用在买房上,贷款60.5%的用途也在房贷上。

而在2017年,厦门一套100平的房子首付,相当于当地2.7户家庭的储蓄。由厦门类推,过去房地产行业昂扬生长的时代,完全可以想象掏空了多少家庭的储蓄。

当然,也让不少家庭背负了沉重的房贷。

根据厦门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控制住宅土地推出的数量,从投放43块土地减少至2015年的8块。

土地供应的减少,间接导致房价的上涨,2015年和2016年是厦门土地成交价涨幅最快的两年,达到63%和205%。

与此同时,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在2009-2017年间涨了225%,从137亿元增加到391亿元。

但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地方债务的快速增长和风险高企。

仅公开的债务为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17年地方明确公开的债务高达16.7万亿元,对比2013年增长了1810%。

加上疫情三年来,某位前部长说地方债务增加了数万亿元,这些防疫开支,叠加地产低迷,让地方债务风险加剧,不得不摆在桌面上来。

债务问题,尤其是抵押债务,很大程度上关联的就是资产价格,一旦房价陷入下跌,我们不可避免就会陷入类似日本的危机,庞大的债务让消费和投资低迷,不仅如此,人们和企业还会把赚来的钱拿去偿还债务,而不是更多消费和接待。

这一修复资产负债表的现象,如今来看已经有隐隐趋势。

但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个周期性问题。

正如奥地利经济学派所认为的那样,货币收紧或者宽松,经济周期也在增长繁荣和消退之间反复徘徊,人类自市场化经济以来,经济危机就从未不曾避免过,繁荣过后终是低估,而我们,则只能是在低估到来之前,尽量做好应对。

既然周期无法避免,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应对它。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