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改签骗局层出不穷 专家:骗术翻新 切勿开启屏幕共享+ 查看更多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工作的李小姐最近碰到一件糟心的事,在下午即将出差的当天一早,自己收到了诈骗电话。骗子精准报出了下午的高铁和航班,并表示会提供航班的退改签服务,李小姐便打开了骗子提供的短信操作链接,在手机上下载了某会议APP并和“客服”开启群会话。
在和“客服”交流中,对方表示目前改签失败,但可以为她提供补偿。李小姐的警惕心逐步恢复,回复并不需要领取补偿,只需要对方能及时进行航班的改签。而骗子却声称,如果没有补偿的打款便无法完成改签,一定需要她开通银行卡的对商收款权限。
此外,由于掌握的旅客信息非常“全面”,电诈人员可谓是能够“畅通无阻”的登录旅客手机APP,理论上只要某个APP可以通过验证码形式登录,电诈人员便都可以屏幕共享的方式获取信息进行操作。
数字时代信息的保护问题已经老生常谈,此前,记者也报道过该类航班改签诈骗案件中,数据是如何被泄露的。由于机票预订流程繁琐、涉及方众多的行业特性,比如旅客就可以接触到的OTA、航司、代理人,但交易流程中还涉及中航信、运营商等中间方及终端系统,因此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有数据泄露的风险。
近期,也有不少网友呼吁严查旅客航班信息泄露及利用其诈骗问题,中国民用航空局在答复中表示,正在编制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据记者了解,民航局内部对于信息泄露遭遇诈骗的问题十分重视,目前也牵头行业各方在研讨进一步方案过程中。
其认为,只要牢记不打开陌生链接、不下载陌生软件、不输入密码的准则,基本可以杜绝该类情况。在遇到诈骗分子谎称的航班变化时不可轻信,而是要通过航司官网或者旅游平台APP等官方渠道验证。切忌在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下,受到诈骗分子诱导,进入环环相扣的陷阱之中。
而根据业内专家解释,“改签”信息诈骗是电信诈骗中的一种,而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件高风险领域包括金融、零售、汽车、互联网、物流、电商等多个行业。由于今年旅游的持续复苏,出行领域也因此被诈骗分子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