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艺人真名,蹭无关八卦,剧集热搜词条怎么了?_腾讯新闻+ 查看更多
#迪丽热巴任嘉伦恋爱氛围感##辛芷蕾陈坤谈恋爱太难了##罗晋新剧老婆被群嘲##许魏洲承认被PUA##短道速滑运动员唐剑被劝退##大勋 渣男##张婧仪新剧开播就遇前男友#......
微博热搜是互联网时代影视剧营销的兵家必争之地。但随着抖音、小红书等新平台的出现,网友只需打开app,无需搜索和点击,就能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中暗埋的剧集营销内容所捕获。在新媒体的裹挟下,那些期待网友主动点击词条和参与剧作讨论的制作方,需要屡出奇招才能让日渐脱敏的网友继续赏光。当纯然的美化和包装失灵,“真人+剧情”的热搜词条就此横空出世。为何前车之鉴不少,但仍有宣传前赴后继?剧方、艺人、观众在此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剧集营销如何在底线之上生存?
移花接木,“诈骗”热搜是如何诞生的?
小白已参透了诈骗式词条三板斧,熟练地编写词条。热搜上升速度和广场双方粉丝骂战速度成正比地增长着……
可惜好景不长,#吴淼强吻菜丝#的词条被粉丝怒骂炒cp毫无底线;因艺人方投诉,#李透明霸气和女士分手#热搜被迫下架;因为网友对热搜词条的误解伤害到家人,《天上银河》的男主角发博怒斥剧方,不再配合任何宣传……
小白此时方才窥出一点儿营销真谛,诈骗热搜虽然好使,但是反噬效果也相当强,他不禁怀疑,老枪常说“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黑红也是红”真的是对的吗?
不论是懒、疯还是蹭,都是以最直接的冲击与联想,诱发用户的点击行为。而诈骗式热搜词条本在延续三者的基础上,通过张冠李戴形成了谜面/谜底形式,呈现一个不可思议的谜面,让网友在反应过来前就已经因好奇而不由自主地做出点击行为。
热播剧战报往往会把热搜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可见热搜的重要性已成为心照不宣的共识,落实到具体的营销策划与执行上,就会变成一个个按播出阶段制定好的KPI,绑架着宣发在剧集真正引起讨论前,就编写出一连串足以承载这些KPI的词条。
△《与君初相识》《雪中悍刀行》《谢谢你医生》收官战报
由此可见,流量与热度是多方的普遍诉求,但利益的最大受益方、获取流量的方式、营销的尺度却使得制作公司、影视营销、艺人多方之间产生了矛盾和隔阂。艺人粉丝拒斥献祭美誉度的诈骗式营销,希望剧集营销词条能优雅体面;但对剧宣来说,预告、特辑、海报等已经起到了形象广告的作用,对于热搜词条的指望更在于完成流量KPI,当然选择最能“把人骗进来杀”的形式。
正如阅读报纸时,那些重大而严肃的命题已被标题概括尽,此时出现一个猎奇的见闻,反而会想顺着标题看正文详解;看到拍摄精良的广告会留下对品牌的高大上印象,但真正点进链接购买,还得是打着“双11满300-20”大字的广告推荐位。
于是,热搜营销注定成为一场灰色地带的博弈战。剧集对流量和热度的追逐、网友对恶趣味低俗化的接受、艺人潜在的宣传需求等将一茬又一茬“不合时宜”的热搜词条推上了潮头。
第二,微博热搜具有“盖棺定论”的共识效果。其他平台的讨论声量再大,都具有UGC的特点,是纷杂的多重音,而微博热搜的形式,则更具有压制性,能够一锤定音。
微博是官方入驻,艺人发声最多的一个渠道,因而在热搜上争议讨论的话题往往也更受到官方重视。当初《当家主母》剧组虐猫事件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当家主母出品方回应白猫被注射不明液体# #当家主母剧组报案# #质疑当家主母虐猫男子发声# #警方通报剧组因拍摄致猫死亡事实不成立#,这轮番的热搜都在扭转和塑造着网友的认知。
从渠道上看,抖音、小红书、其他平台崛起,营销渠道更加多元。CP剪辑、解说安利、截修、剧评……在UGC属性凸显的各平台,活人追剧KOL的内容创造成为引流的新利器,能够病毒性传播的梗比生硬的热搜更能宣传剧集。
从形式上看,角色号、表情包、品牌联动、催更文学等新的营销形式涌现,让剧集营销不再局限于内容热搜。《恰似故人归》“催更文学”,让粉丝黏性大大提升。《猎罪图鉴》角色号互动发糖,微博粉丝数高达30万。《一闪一闪亮星星》开展“守护林北星校园企划,晒出撑伞方式”“手绘征集大赛”等线下活动……
因此,剧集营销大可放下“唯热搜论”的包袱,保持底线思维,跟随观众讨论发酵真实而贴合的亮点,而不必穿越黑色滩涂,再追寻一抹宛如血色的霞光。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但心态却最难放平。
对此,剧宣应积极开拓营销的渠道与形式,在不同平台投放适应其场景的宣传内容,追踪网友的实时讨论并顺水推舟,利用热搜的声量来凝聚和放大各平台自然发酵的话题与亮点,而非以KPI先行的策略,通过文不对题的热搜来平地起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