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的“暴雷”不远了?_详细解读_最新资讯_热点事件_36氪+ 查看更多
· 当下又成为地产转型的救命稻草: 当下及未来国内地产行业什么形势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供过于求加之经济寒冬、需求萎缩,能活下来的就已是万幸,别谈活得多好了。那么如何转型?最好的方向莫过于商业,一方面相对类似,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则有诸多成功案例,加之诸如华润等商业部分分拆上市及R EIT s等的放开预期,一大批开发商纷纷犹如饿虎扑食般地扑向商业,这又引起了更大一轮的“拓店竞赛”。从外看来,行业形势真是一片大好、无比光明。
综上可以看出:由始至今, MALL自其诞生起虽名曰为商业而生,然其在MALL的具体构思设计与店铺组合搭配的底层逻辑中,缺少真正脚踏实地并彻底地尝试解决满足商圈内生活者需求或欲求 ,而多是地产或资本逻辑下之存在与补充,是延展的被地产所劫持的怪胎。因此客观上便造就了国内MALL在发展上尤其是MALL业态上的先天不足与缺陷。即便在MALL最火爆的阶段,曾有智者指出其未来存在的巨大隐患,只不过理智的声音往往被大好形势所淹没,大家反而认为是危言耸听与哗众取宠。
然浪涛过后海面趋于平缓,退潮的当下,是沙是泥、是礁是石?一切渐渐分明。
02
即便如此,过往的惯性依然巨大——据联商网统计,仅2022年全国新开购物中心即超过400个、2023年仅华东地区就将新开193个。存量已然过剩,增量却不断涌入,如此失衡,让我们对加速暴雷平添了更多的担忧,局面实质已箭在弦上。
03 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引领消费潮流的Z世代手头越来越紧,将不得不大幅削减支出,很有可能越来越宅,千禧一代由于受家庭生活尤其是孩童成长牵制,消费的重点恐怕亦多会集中在以刚需为主。举个现实实例——许多婴幼儿家长已计划不再续报各类早教课、兴趣班,而是转为“体验蹭课”。且我所提到的相关客群都属曾经的优质中产,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回归运营: 绝非MALL时代所推崇的“以收租能力为KPI标准的运营”,而是包括传统精品百货在内的,面对消费者需求与欲求的各种“解决型店铺业态组合”以及精细化运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