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事件

有千亿房企暴雷!有房企巨债压顶!知名房企盘点,2023年楼市继续大洗牌!

发布日期:2023-01-10 15:40

尽管楼市行情在变化,市场逐渐升温,但是房企现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似乎并未终止。

近日,有千亿房企宣布暂停履行偿还外债,正式宣告暴雷;还有家居龙头企业有千亿债务压顶,或将由国资接盘。

2023年,楼市还将继续洗牌。

01

1、时代中国

2022年12月30日,时代中国控股公告: “自己深受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转差的严重影响。 公司的整体资金紧张,无法公平支付整体的离岸债,所以公司将整体暂停所有离岸债的支付 ”。

在公告里面,时代中国宣称这是时代中国第一次以官方公告的方式,承认自己无力支付债务,也就是 公开债务爆雷 了。

受此消息影响,2023年首个交易日,时代中国的股价开盘急挫一成,报1.36港币,创近一个月低。

要知道,2年前的时代中国,还是一个刚刚卖过千亿门槛、风光无限的千亿房企!

2015至2018年期间,时代中国销售增长突飞猛进,年复合增长率稳定维持在45.9%;2019、2020年销售增长较此前有所降低,增幅近30%。 在2020年底,时代中国达成销售千亿的目标。

但过去一年,时代中国累计合同销售(连合营项目销售)金额约为397.91亿元, 同比减少58.37%,年初定下的650亿元销售目标仅完成了61%。

其实为了尽量不违约和晚违约, 时代中国也做过很多努力,如处置项目、退还旧改和裁员降本等。

早在去年底,时代中国就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裁员。今年也进行了多次批量裁员,被离职的人数甚多。

另外去年4月初,一份时代中国《 关于恳请支持旧改项目退出的报告》 流出,该报告加盖了公司印章, 落款时间为2022年3月29日;内容为申请退出广州黄埔、增城、从化共计8个项目等。

虽说时代中国为避免暴雷做了很多动作,但债务高企又遭遇城市更新政策变化、行情冰冻、疫情重击等, 三年来经营数据每况愈下。

尽管有政策暖风加持,可因时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绝大多数房企一样并没有享受到政策的温暖, 最终还是“倒”下了。

2、力高集团

除了时代中国以外, 多年位列中国地产TOP100 力高集团 ,也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布公告: 鉴于流动资金有压力,将暂停境外债务付款

其言外之意就是, 现在没钱了,欠的外债暂时先不还了。

不过,力高集团也在公告中表示, 公司将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正常运营及交楼。

力高在姜堰也有项目——力和花园,项目正在建设中,定期会发布项目进度。

图片截图自力高华东区域公司

3、时代缩影,2023楼市继续洗牌

时代中国也好,力高集团也罢,都只是2022年楼市变化的一个缩影。

看两组数据:

①、2022年,只有20家规模房企全口径销售规模过千亿。

这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7年以来千亿房企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2018年跳涨至30家,至2020年千亿房企数量首次达到历史顶点,彼时,千亿房企数量由2019年34家增加了9个至43家, 2021年千亿房企数量与2020年持平。

但到了2022年,这个数据直接“腰斩”!

对比2021年,2022年有23家房企掉出千亿阵营,其中不乏2021年时排名在前20的房企。

②、2022年20家千亿房企,累计业绩较去年平均减少25%左右。

实际上,这也是千亿房企数量锐减一半的另一面。

20家千亿房企中,除了排在第16位的 越秀地产 累计业绩同比增长6.6%以外,其余19家千亿房企业绩全部缩水。

其中4家房企全年业绩更是缩水50%以上。

从千亿房企排名变化来看,前十房企已明显洗牌。

建发房产首次跻身第10名,绿城也来到了第8位。 与此同时,不少掉出千亿阵营的房企从TOP20掉至40位开外。

这也意味着,行业大变局之下,房企之间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

02

1月8日晚间, 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提示性公告》 ,文件披露: 公司正在筹划收购美凯龙不超过3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可能成为美凯龙控股股东。

作为国内家居行业的领军人物,红星美凯龙或将易主。

2021年,红星地产被出让,如今红星美凯龙又被摆上了交易桌。

1月8日,建发股份表示,其正在筹划通过现金方式协议收购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控股”)持有的美凯龙不超过30%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不超过30%股份属于暂定比例,具体收购比例尚需交易双方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和论证后确定。

同日, 美凯龙也发布公告称 其收到红星控股通知,建发股份正就以现金方式意向受让红星控股持有的公司不超过30%股份事宜进行商讨,并称“该事项或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

公开资料显示, 红星美凯龙 国内经营面积最大、商家数量最多以及地域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家居装饰及家具商场运营商。

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末,美凯龙经营了95家自营商场,278家委管商场,10家战略合作商场,69个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共包括485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24个城市,总经营面积2230.35万平方米。

这样的规模,在家居市场,是绝对的龙头,也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早在2018年,红星美凯龙就成为中国家具零售A+H第一股。

然而,家居行业龙头,为何沦落至此?

①、受宏观因素影响,红星美凯龙经营业绩不乐观

美凯龙2022年一季度、半年度、前三季度净利均处于同比下滑状态,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4.8亿元,同比下降7.67%;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3.18亿元,同比下降36.17%。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美凯龙股价上市以来整体不断走低, 去年10月底曾探至历史低位。

②、“子强母弱”,母公司红星控股陷入流动性危机

亿翰智库曾明确提到,美凯龙最核心的问题是母公司 红星控股债台高筑 ,且资产大部分都在子公司旗下,形成了典型的“子强母弱”局面, 母公司面临明显的流动性危机。

2022上半年集团总资产1874.88亿、总负债1229.18亿,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662.25亿,而集团账上现金只有87.56亿。

股权质押率高达70.96%,还面临着 远洋资本 40亿收购70%红星地产的债务合同纠纷,以及收购其他股权带来的巨额亏损。

作为红星控股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美凯龙亦将受到母公司危机的冲击。

截图自红星美凯龙官网

那建发又是什么来头?

在房地产圈子里,建发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22年12月31日,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的 《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 中, 建发房产以1703.2亿元,位列第十,仅次于龙湖。

公开数据显示, 2019年至2021年, 建发房产 营业收入分别为3372. 39亿、4329. 49亿、7078. 44亿,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44.88%。

宏观经济下行、地产多轮调控叠加疫情冲击,建发房产发展竟然势如破竹,这和其母公司建发股份密不可分。

建发股份于1998年6月由 厦门建发集团 独家发起设立,并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截止2022年中期,厦门建发集团持有建发股份45.13%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 而建发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厦门市国资委。

为什么建发股份选择了红星美凯龙?很显然,这不是偶然事件。

据了解, 建发股份旗下共有两大业务板块:供应链运营业务和房地产业务。

如果本次交易顺利成行,建发股份或能一次性将百余商场收入囊中,增加轻资产管理版图。亦能够拓展家居、建材等消费品品类,扩充供应链业务。

若交易完成,这将是资本市场国企并购民企的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一方面 ,红星美凯龙能够获得建发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能大幅改善信用和融资能力,化解自身风险,走出困局,迎来一个新的发展。也保住大量商户和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存。

另一方面 ,连锁型家居卖场依然是家居建材行业必要的流通渠道,具备较高的商业地产价值,且红星的品牌价值依然存在,这也为正在搭建消费品供应链业务的建发打下坚实基础。

写在最后:

行业大洗牌。房企浮浮沉沉,在时代的浪潮里,有的已经消失无影无踪,有的正在消失的路上。现在市场普遍认为,接下来是国企央企崛起的时代。

现在能拿地的,国企央企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因为安全的房企才有资格拿地,才有钱拿地。

还有一项指标我认为大家买房可以拿去做参考:

能够从银行得到并购融资授信的房企。他们不仅能把自己的房子造好了,还能拉其他有困难的房企一把。

现阶段买房,最大的风险不是房价眼前的涨跌,而是你买的房子能否扛得住风险。

因此,挑选一个资金“稳健”的房企尤为关键。

1、央企队伍

央企,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领导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央组织部、国资委等其他中央部委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

相对来说,这类企业的楼盘,实力强劲,口碑不错,相当安全。进军泰州的央企有金茂、中海、华润等。

2、地方性国企或国资背景房企

国企是由当地政府国资委统辖的,另外还有拥有国资背景的房企,是指其背后最大股东为国企。

而说起国企,泰州肯定是少不了绿城、深业鹏基、华盛等这些拥有国资背景的房企。

3、发展相对稳健,有实业支撑的民企

当然,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央企国企,民企中也有部分佼佼者,安全系数同样很高,也值得关注, 例如泰州本土房企金通、中天、今日阳光等。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