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事件

“国家账本”提振市场信心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年财政政策有什么特点?如何体现“加力提效”?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投入如何保障?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将通过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同时,完善财税引导措施,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

今年拟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有利于支持地方保持基建投资规模,更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代表说。

2022年,全国科学技术支出10023亿元,同比增长3.8%。“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增加资金投入和制度供给,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有助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委员说。

“去年针对农资价格上涨等情况,中央财政累计下达种粮农资补贴资金400亿元,直接补到种粮农民手中,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代表说,今年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中央拟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25亿元、同比增长3.6%,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增长7.9%。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潘越代表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持续发力,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提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2022年,我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今年这些政策“红包”将得到延续和优化。

“去年,我们享受国家各种税收优惠达2.3亿元。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的延续将继续帮助企业保持资金链顺畅,让大家有更多资金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代表说。

刘尚希委员说,“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将通过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要加强资金监管,积极用好税收大数据等手段,进一步精准识别经营主体需求,让政策能及时落地见效。”

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生保障,真金白银实实在在。”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顺勇代表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力度大,这一点让他体会尤深,“政策好,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走上致富路。”

2023-03-07 15:38
相关热门
联系我们
星泰丰森-2021白色黑字logo-PNG-无边框
星泰热榜
7cc8530814a9bfc4a80cad4ee1a08639.png
站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