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事件

张雪峰可能没错,23高考热搜榜表示:文科已死

发布日期:2023-06-22 15:33

听到这个诉求后,张雪峰表示震惊且无法理解:“理科590分报新闻?你会崩溃的!从中国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我一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于此同时,百度搜索此时出了一份报告—— 《2023高考搜索大数据》

看完我只能说: 文科,表面翻红,实则已死。

02

理工科霸榜,文科作陪

2023年高考结束后,相比2022年,下面这些专业的搜索热度增幅最快,热度最高

从数据来看,热度增幅TOP10中, 有8门学科系理工科 ,且是文科同学无法报名的理工科。

不仅如此, 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 3个专业已经连续3年蝉联专业热搜榜前10了,2023年,热度虽降(2022年第一),但增幅依然可怖。

只能说,互联网行业的危机,让这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热端稍降,但国家航天工业的极速发展、芯片危机等因素,又给这些专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总之,工科,尤其是新型工科,是目前最为火爆的专业。

也不难理解,从2021年的麦可思研究员出具的高校毕业生薪酬报告来看,工科同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是同年龄段中最高的。

但是!2023年的情况似乎有变化!相比21年一水的计算机专业,23年应届生月收入排名前5的则是 偏技术性和小语种专业

大呼!小语种终于爬出了坑!

相比热度攀升专业,2023年的霸榜专业真的是180度翻天!排名第一的是 临床医学!!! 而且, 教育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英语 等这些专业终于挤进了热搜榜前10!我等人文社科同学感动落泪

但高兴之余,文科专业的同学也确实需要认清一个事实: 搜索并不代表报考,搜索并不代表专业前景具备发展力。因为很有可能大家搜索出来的内容都是劝退贴:

但不可否认的是,考编热、出生人口连年降低、老龄化问题严重、后疫情时代的病情反复等社会现象,也确实给这些专业添了一把猛火。

全球疫情常态化和大健康行业的全面崛起,更是让这个临床、护理这些专业一直处于争议的风口浪尖。

甚至有个悖论,知乎吐槽某个专业越狠的,比如生物,证明这个专业的同学越多,所以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但选专业,就像那个谈恋爱,不撞南墙不回头,遇到喜欢的,心甘情愿当舔狗也不是不行。

相比理工科的一直强势,人文社科今年真的翻身农奴把歌唱。 成为仅次于医学的热搜学科:

法学,这个被无数人吐槽“喝西北风”的专业,最近两年突然爆火。

我从 公务员招生 要求中找到了答案。

在国家发布的招考公告中,16700多个岗位,光是 法学专业可以报考的就有4360个,占到了总体的26% ,其中包括公安系统、人民法院、检察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城市管理执法局等各种“有里有面”的单位。

这它能不香吗?

所以张雪峰翻车了? 判断失误了? 人文社科的辉煌时代终于要来了?

但总体来看,近10年的热门专业变化中,人文社科专业从香饽饽逐渐变成了“狗不理”。

恰恰相反

10年前 ,最受考生欢迎的专业,还都是英语、法学、会计、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人文社科专业。 现在你再问?

会计 ,最没前途的“新天坑”专业,背锅专业户

工商管理 ,学啥都行,就是别来工商管理

英语 ,迟早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种

法学 ,都相当何以琛,最后都变成了张伟

加一个 新闻传播 ,一棒子打晕都不能报

2013年,代表人文社科的黄色沾满了专业热搜榜,2022年,一丁点黄色都看不到。

10年专业变迁,人文社科消失了。 突然的翻红,也仅仅因为一场闹剧。

02

人文社科已死

豆瓣有一个小组,叫做 文科生未来拯救计划”。

这个小组的置顶帖,精华帖挂满了”计算机“。

即便是有人真心想学人文社科,所有回复的评论中,就只写了两个字 “劝退”

甚至在很多社交平台上,学文科等于 “脑子不行”、“自然科学避难所”、“连工作都找不到的loser”、“普通人碰都不该碰的专业”。

现实如此吗?

此前担任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的殷储老师在一个节目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家里没矿,慎学文史哲。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去学哲学,既糟蹋了你也糟蹋了哲学。

讲的很明白,普通人最好别学文史哲,因为难就业。

两年前,一位留守女孩儿拿着 676的市文科状元身份,直接报考了北大考古系 ,在当时引起了互联网舆论的震动。

一个人,高考填志愿,能成为新浪热搜的头条,可想而知,这位女生颠覆了多少人的固有印象。

当有网友的评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将其推上了舆论的最前端。

这件事的背后,反映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这么优秀人,为什么就选了一个没前途的文科专业呢?

03

人文社科真的没前途吗?

2021年考研,人文社科专业的招生人数,少的可怜。

换一个词,就是卷的厉害。

每年考研成绩出分后,最新开始着手调剂的,是 “材料专业” ,动辄招生数百人。

每年考研国家线公布后,最先开始哭天喊地的, 是考了380、390却依然没学上的新闻传播、汉语言和金融经济。

报录比随便一个社科专业都是 30:1、40:1

招生人数随便一所大学的人文社科专业都只有30、40个,其中一多半更是直接给了保研的同学。

甚至有学校,直接取消了部分人文社科专业的考研名额。

不考数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这场”内卷“中。

说完考研说就业。 文科就业面窄,这是客观事实。

极少数好就业的人文社科专业,起薪高,但里面含有大量理工科成分,比如金融、比如统计、比如会计。

(数学不好,谁敢放心大胆学这些?)

我们看一下2021年薪资最高和最低的专业对比,看完就知道学文科有多惨了

那我们怎么办?

学习、学习、还是XXX的学习。

豆瓣“文科拯救计划小组”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既然纯人文社科不行,那我们就交叉,而且还是和理工科、应用学科交叉。

既然没有技术背景,那我们就证书加持,教资、法考、CPA,能考哪些就考哪些。

从某种程度上,张雪峰说了实话,且给出了答案: 专业壁垒,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护城河。

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这个注定狭窄的路,那不妨我们自己多带一点“保护装备”。

24考研暑期翻盘计划

「 择校 + 规划 + 备考 」

四六级暑期直通车

购课直减 130 元, 269 元即购!

支持换课! 支持换课! 支持换课!

不过全退!不过全退!不过全退!

️满满的好评️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