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炒作ChatGPT以及AIGC概念催生了一大堆的翻倍大牛股,但其实很多都是蹭概念被游资炒作的小盘股,因ChatGPT技术而被炒作的大盘股、大公司就那么几家。
昨日晚间,年内AIGC概念大牛股、 A股游戏龙头三七互娱(002555.sz)突然公告,公司、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李卫伟、副董事长曾开天收到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披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李卫伟、曾开天立案。
不过,几天之后,只有三七互娱收到了立案告知书,这就没那么简单了!
在之前的文章 《暴涨140%!股东高位清仓,大牛股被套现超百亿》 中,锐眼哥就曾指出三七互娱股东国脉文化(002093.sz)在股价高位精准减持套现1.5亿的问题,而国脉文化因为2021年、2022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还在其公告中称“将对公司2023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
(国脉文化公告截图)
不知道此次A股游戏龙头三七互娱被立案是否跟国脉文化的高位精准减持有关,而在国脉文化精准减持之前,三七互娱还曾高调宣布回购。
比腾讯还厉害,审计机构多次被罚
不过,虽然国脉文化减持三七互娱是在高位精准操作的,但是它的减持动作前后都是在正规信息披露平台对外披露的,应该不会触及“信披违规”这一条规定。
回顾A股历史上被以“信披违规”立案的情况,大多数似乎都跟财务造假、信披不及时、违规担保等有关,不知道三七互娱涉及的是哪一条?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三七互娱最近几年的财务表现似乎确实太强,甚至比国内游戏霸主腾讯还要厉害!
财务数据显示,三七互娱自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营收就稳定增长,最近2-3年随着国内游戏行业的变化,公司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增速仍然非常快。
2017年三七互娱公司营收仅为61.89亿,到了2022年营收已经达到164.06亿,累计增长近165%。 而同期,腾讯包含游戏在内的增值业务收入仅从1540亿增长到2876亿,累计增长只有86%左右,整体营收从2377.6亿增长到5542.52亿,增长133%。
(三七互娱营收,数据来源:同花顺网站)
(腾讯营收,数据来源:同花顺网站)
从2017年至2022年,腾讯包含游戏在内的增值业务增速低于集团整体增速的原因是,这期间腾讯扩张了金融科技业务,这部分业务收入增速极快。2017年腾讯还没有金融科技业务,2019年才首次出现在腾讯的财报中规模就达到了1013.55亿,到2022年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已经增长到1770.64亿。
如果说营收增速与腾讯的比较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为三七互娱提供审计服务的审计机构、提供资产评估的评估机构频繁被罚则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2018年10月11日,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被罚,原因是违反多项与证券法、资产评估法规相关的规定,被责令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处1倍罚款!
2019年11月6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被出具警示函,原因是对其所执业的三七互娱2018年的年报项目存在商誉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研发费用审计执行不到位、收入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生产成本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频繁、巨额担保,风险巨大
上市公司被立案之后,除了存在财务造假被查的可能性外,还有就是巨额担保的问题。
对于三七互娱来说,担保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不是明显的违规担保,但是却的确存在频繁、巨额的对外担保的情况。 而长期、频繁、巨额的对外担保显然会增加上市公司的偿债、业务不确定性、经济损失等风险。
据通达信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三七互娱已经发生过近500次的对外担保,且几乎全部为“连带责任”担保, 这近500次的担保累计涉及担保金额超过105亿 ,而近几年三七互娱的年平均营收也只有150亿左右。
(数据来源:通达信)
通达信的这个数据只是显示的累计情况,在三七互娱2022年的财报中显示了更具体的情况,财报显示, 2022年审批对子公司担保金额合计45亿,这45亿额度的担保全为“连带责任” ,而截至期末三七互娱账上货币资金仅为51.29亿,好的是期末担保余额已不到6亿。
(三七互娱2022年财报截图)
当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对子公司的担保也是需要及时对外披露的,如果未能及时披露也可能会触发“信披违规”这条规定。
总的来看,A股游戏巨头三七互娱被立案,虽然有点意外但又没那么意外,意外的是又一家曾经的千亿公司因信披违规被立案,2020年7月最高市值一度达到近1050亿,不意外是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三七互娱似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另外,目前已经有一些律师团队承接了三七互娱的股民索赔咨询业务。 三七互娱违法违规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不能就这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