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事件

中国管制镓锗,欧盟危机感强烈,587对10,连夜通过了一项重大法案

发布日期:2023-07-15 15:36

中国和美国打擂台,把欧盟惊出一身冷汗。

7月初,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自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材料的出口进行管制,这一举措旨在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中方宣布这一公告后,美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半导体国家反应强烈,有指责中国的出口管制是“破坏性”的,有立马行动给自己找退路的,还有找“领导人”告状的。不仅如此,连事不关己的欧盟也有了动作,颇有打算反击的节奏。

据新华网报道,本月11日,欧洲议会对《芯片法案》进行表决,以587票赞同、10票反对、38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根据新法案, 欧盟将在未来几年内扩充芯片产能,力争到2030年将欧盟芯片在全球的占比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 。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将增加投资并建设新的生产线。同时,法案还呼吁加强对芯片研发和创新的注资,预计这部分资金将达到33亿欧元。

为了保障芯片供应链的安全,欧盟计划建立覆盖整个欧盟范围的技能体系,以提供人才支持,并构建一套危机应对机制来评估和应对欧盟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风险。这一举措旨在 保护欧盟芯片行业免受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不利影响,并确保欧盟芯片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该法案还将跟进政策许可情况,为欧盟芯片企业提供政策便利。这意味着欧盟将加大支持力度,为芯片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以推动欧盟芯片产业的发展。一旦欧盟理事会通过,该法案将正式生效。

7月3日中国宣布限制镓锗出口,7月11日欧盟就要立法加强芯片供应链安全,这一动作可谓迅捷异常,很显然是有针对性的。从《芯片法案》内容来看,计划7年内要实现产能翻倍,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20%,欧盟可以说是“野心勃勃”,试图开拓一番新天地。

然而, 实现芯片产能翻倍的目标并非易事。 首先,欧洲在芯片领域相对滞后,与全球芯片巨头美国和中国相比,欧洲芯片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较低。要实现产能翻倍,欧洲需要大量的投资来提升技术水平、建设新的晶圆代工厂和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在全球芯片市场上,中国和美国在技术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中国目前正积极推进自主研发芯片的战略,而美国也在加大对本土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欧洲要想迎头赶上并扩大自己的芯片产能,需要面对严峻的挑战。

此外,类似于欧盟在新能源等领域的法案,欧洲议会通过的《芯片法案》也可能面临流产的命运。 欧洲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利益和产业政策上存在分歧,这可能导致法案的实施受到阻力。 而且,实现芯片产能翻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这将对欧洲的财政和产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作为欧盟中枢国家的德法两国,近期也面临一系列经济和能源挑战。

德国经济低迷,而法国则在总统马克龙的领导下,开始倡导战略自主,并将资源优先用于自身发展。与此同时,欧盟整体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仍未解决,工业生产以及民众生活仍然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在制定政策方向时,首要的目标应该是止损,然后再去谈及增量。

虽然芯片产业在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必须建立在大量基础工业实体的底层建设之上。正是由于基础工业不足,美国在恢复完整芯片产业链方面仍然遇到了困难。因此, 欧盟在投资巨资瞄准危机中的芯片产业之前,更有必要先解决欧洲近处的能源短缺、安全问题和去工业化等一系列挑战。

只有解决了这些近处的问题,欧盟才能在芯片产业等上层建筑的发展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如果在基础工业薄弱的情况下试图发展高科技产业,无异于建立在破烂的地基之上,必定难以持久和稳固。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