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不是险情,下令删稿“删”掉的是公信力+ 查看更多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秦川
“那是不是说MLGB(骂人粗话)了就不放了?”“初中和小学招生阶段,类似信息不要放出来”。据报道,7月17日,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处长闫曦致电顶端新闻记者,要求撤下群众留言。此前,多名群众通过顶端新闻“我想@领导”问政平台向郑州市领导、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学托”泛滥。
图源:顶端新闻
事情起因很简单。“掏钱就能上?郑州中招贩卖名额成疯!”最近,郑州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充斥着大量贩卖中小学学位的信息,公然表示低于分数线也能录取、某学校名额几个”。对此,群众有疑问很正常,反映给媒体很正常,希望相关部门关注并解决也正常。
面对这件相当正常的事,该官员为何大动肝火,仿佛被戳中了肺管子?为何质问记者,并下令删稿?不难理解,是希望通过删改来“删”掉群众的质疑。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有两大不妥。一个是权力越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群众反映“学托”泛滥是行使权利,媒体履行舆论监督权。要媒体删掉留言,既侵犯了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也伤害了媒体的合法权利。
舆情不是险情,不能敌视舆论监督,不能排斥群众正当反映问题的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按说,一些领导干部为何如此排斥网络舆情?本该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却反其道而行之,责令记者删掉留言,岂非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
说到底,这位官员不懂得与媒体打交道,习惯于以权力号令他人;也不懂得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习惯于以我为主;还不懂得正确对待公权力,这是危险的,教训不少。
无论如何,这件事要给公众一个交代,郑州市教育局都有责任直面群众呼声,依法依规调查“学托”现象,并给出解决之道。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