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事件

债务重组骗局频发,监管发文启动金融黑产治理

发布日期:2023-08-07 15:41

目前金融黑产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各方均在努力应对,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消费金融频道」尝试通过分析目前市面上比较火热的2.5折清债务,分析金融黑产的治理难点究竟在哪里。

近期,「消费金融频道」收到读者朱信(化名)反馈,称其遭遇到了“2.5折清债务”的骗局。事实上这已经是本月以来频道收到的第三起相关内容了。

朱信表示,今年6月末经朋友介绍到一家名为微某法务了解信用卡债务优化,该法务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告诉他,目前国家有政策可以扶持债务人上岸,只用交负债总额的25%就能够偿还所有债务。

在这些证书的证明以及朋友的催促下,朱信与微某法务签订了债务优化合同,缴纳约2.8万元费用用于优化11万多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订合同之时朱信的11万债务还未出现逾期,但业务员告诉朱信债务过度多就属于个贷不良范畴,是能够享受2.5折清债务政策,朱信这才接受了他们的债务优化建议。

签订合同之后,微某法务的操作让朱信感到疑惑。首先微某法务极力阻止朱信还款,称要配合他们把债务拖成坏账和呆账,银行会把坏债和呆账卖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才能进行2.5清债务。此外,微某法务还要求朱信上交一张贷款逾期后用于接收催收信息的电话卡。

考虑到微某法务这种方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征信,并且在交钱之后迟迟没有动作,朱信意识到自己可能受骗,于是要求微某法务退款并向警方报案。

朱信随后又咨询律师,律师表示虽然朱信称是因为2.5清债务才签订合同,但合同内容上并没有显示,只显示支付的是债务优化的费用,起诉诈骗胜诉的概率比较低,想要提高胜诉率需要找到更多受害者抱团起诉。

此前「消费金融频道」曾对2.5折清债务骗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报道,详见《新潮流:2.5折处理100%债务,是真的吗》。

另一位三某律师的代理向「消费金融频道」展示了其加盟要求,首先需要缴纳4.98万成为加盟运营中心,然后每介绍一个人交钱加盟运营中心,就能分到1.5万元,直接或间接推荐15个人,就能成为大区经理,可拿到1万-10万业绩提1%,10万到20万业绩提2%,以此类推。当发展出两个以上的大区经理,就能够升为分总,分总直接提成总业绩的4%。

7月底,上海浦东检察曾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2018-2022)》,其中提到自2018年“P2P”平台案件密集爆发后,以P2P模式为代表的非法集资案件数量逐步下降,但新型非法集资模式和手段仍不断出现,以发展下线入会赚取利润为名的金融传销型、不具备股票发行资质擅自对外销售股权的股权投资型等最为典型。

相较于此前金融黑产的纯债闹模式,这种类传销的金融黑产传播得更快,治理起来也更加困难,对于金融公司和监管而言确实有不小的难度。

围绕逃废债所形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上文提到的2.5折清债务外,还有包括债务优化POS机免费领、债务优化VIP课等。

8月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协同、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的倡议,将组织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机构共同应对黑灰产的侵害;8月2日,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全国首个金融黑产打击系统平台开始试运行;6月7日深圳市银行业协会和深圳保险同业公会分别组织会员单位签署全国首个抵制黑产自律公约;去年,招联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乐信等企业就联合发起了业内首个打击金融黑灰产组织-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

在立法上,去年10月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草拟了《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活动认定指引(内部过程稿)》和《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互联网信息发布基本要求(内部过程稿)》,从身份认证、信息发布内容、动态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对“反催收”、“代理维权”等广告聚集的互联网平台进行调研,要求加强对平台发布内容的审查力度。

目前,全国多地监管均陆续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不良代理投诉举报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等通告,明确反催收机构的“非法代理投诉”属违法行为,要求严厉打击。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相关热门